穿過縱谷,賞盡四季物產風情
網美愛拍、親子要樂趣、樂齡族群想玩得定氣神閒。臺九線上穿過縱谷,從花蓮市一路南下,經過壽豐、光復、瑞穗、玉里、富里、池上、關山、鹿野、卑南等地,各鄉鎮四季都有不同物產。玉里到關山有印象深植腦海的大片稻浪,富里和太麻里有澄黃色金針花,也有在地水果作物如梅子,或是因地利而生的羅山有機豆腐。隨著四季,為網美、親子和樂齡族規劃出全年走玩地點,讓大家玩得輕鬆又滿足。
- 櫻花、柚花、梅子、枇杷、野百合
- 金針花、紅龍果、西瓜、米
- 紅龍果、釋迦、柚子、米
- 向日葵、油菜花、大波斯菊、釋迦、柳丁、洛神花、紅藜
- 芭樂、鳳梨、茶
一點點的小知識
稍稍了解一下臺灣農業旅遊吧
★ 什麼是「六級產業化」呢?
「六級產業化」這個名詞起源於日本,是以活絡農林漁業為宗旨,致力於協助農業轉型。簡單的說,就是將農業品(一級)X 農產加工(二級)X 產品販售(三級)=六級的產業發展模式。在這個相乘的概念公式下,可以增加生產者收益,讓農村產業升級,進而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舉例來說,原本一座梅子果園,只是農夫從事勞動生產的場域,如今透過採果體驗、梅園導覽、梅子醋DIY等,結合自然、生態、文化具有教育意涵的活動,讓單純的農業生產休閒化。消費者不僅能了解生產者的辛勞,也對在地人文風土有更正確的認識,使得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形成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 來說說「食農教育」吧!
自古以來,飲食與農業密不可分,從農作物的生產、收穫、處理,到成為餐桌上的料理,在農業時代裡大部分的家庭幾乎都是一手包辦,然而隨著工業化發展,人們與農業生產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食物、農業和土地,似乎脫離了現代人們的生活。
近年來,食安問題引發人們對於飲食的重視,慢食運動、地產地銷、低碳飲食、從產地到餐桌等議題陸續被提起,其實這些理念,都能納入廣義的「食農教育」。而食農教育包含了農事體驗與飲食教育,經由親手參與而學習的體驗過程,找回人與食物的真正關係。像是認識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了解各種在地季節作物、學習正確的飲食方式等,更重要的是,藉此讓人得以重新認識這塊土地,而對生產者、食物與環境抱持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