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蘇澳的南方澳漁港為台灣東岸最大的漁港,由基隆或新北等地捕獲的鯖魚也常送往南方澳標售或加工,使其享有「鯖魚之故鄉」的美名。
鯖魚罐頭的顏色秘密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市面上常見的國產鯖魚茄汁罐頭,常不約而同採用紅色與黃色兩種包裝顏色,這當中藏有什麼祕密呢?不同顏色的產品又有什麼差異嗎?
有些民眾會猜黃色是原味,紅色是辣味的,怕辣的饕客要記得拿黃色罐頭。但其實呢,現在於市面上各業者出品兩種顏色包裝的茄汁鯖魚罐頭,其內容物、重量、品質,或生產工廠基本上都是完全一樣的。
至於分成兩種顏色的原因則有多種說法,其一是業者早年將產品在不同區域交由個別的經銷商,北部紅罐、南部黃罐。後來南來北往交通頻繁,且有南漂或北漂的消費者反映找不到習慣顏色的罐頭,因此打破既往的界線,南北都有紅黃罐頭上架。
另外,也有業者早年兩種顏色的罐頭,確實是用以區別不同的魚種,黃色表示鯖魚,紅色則是鰹魚。不過由於鰹魚貨源不是那麼容易大量穩定供應,因此都改為生產鯖魚為主。然而,由於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親對於「拜拜要用紅罐頭」的習慣已根深蒂固,不太容易修改,因此業者便加以生產紅色包裝、但內容物與黃色鯖魚相同的罐頭;同時,業者認為黃色的鯖魚罐頭也已形成消費習慣,擔心包裝大改版會讓消費者流失,遂維持既有的黃色罐頭。
如此一來,便形成市面上有紅色與黃色兩種顏色鯖魚罐頭,內容卻一模一樣的情形!儘管兩者的內容物是一樣的,但為方便市場端叫貨,避免貨架上少了其中一種顏色的產品,因此兩者的條碼是不一樣的,在物流層面也相當於兩種產品。
有趣的是,這個「多種包裝顏色」的情形,並非僅限單一業者的包裝設計,而是在多間傳統罐頭大廠的產品上都能發現,已形成一種「文化習慣」。不過有部分地區業者為減少倉管的品項與成本,會依市場習慣只叫其中一種顏色的貨,形成貨架上只有紅罐頭,或只有黃罐頭的局面。
附帶一提,有些業者為區別產品是「茄汁鯖魚罐頭」或「水煮鯖魚罐頭」,會在後者選用藍色或白色系為包裝。因此若選購藍白色的罐頭,口味確實就會不一樣囉。另外,雖然消費者比較不容易在超市或量販店等一般通路找到鰹魚罐頭,但其實還是有罐頭業者會持續生產,並向餐飲業供貨。想找鰹魚罐頭或許可以直接至業者的官網找找,或到食品原料行試試囉。
祝大漁物產文創館
鯖魚是台灣東部海域常見的魚類,喜歡群居。牠們主要分布於在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等處,屬於洄游性魚類,會隨著季節變化遷徙。台灣的位置區中,一年四季都有機會捕撈到鯖魚,不過秋冬季的油脂含量較高,品質最受盛讚。鯖魚繁殖季主要在每年1月到6月,以4月到5月為高峰。為求海洋資源永續,我國已明令禁止在6月份捕撈鯖魚,以增加其繁衍機會。
鯖魚主要分為5大品種,台灣捕獲者以花腹鯖為主,約占七成;魚肉更為細緻且油脂量較好的白腹鯖則占兩成,價格較高。至於在零售市場上常會見到的進口冷凍挪威鯖魚,屬於大西洋鯖的品種,油脂也高,直接煎烤就很美味。宜蘭南方澳由於作業範圍接近黑潮,且發展歷史早、捕撈技術不斷革新,以及岸上作業供應鏈完整等緣故,是我國捕撈鯖魚的重鎮,養活了許多靠海吃飯的漁民。
想瞭解更多關於鯖魚或漁業的秘密,不妨親自走一趟蘇澳的南方澳漁港,或是周邊的「祝大漁物產文創館 」等農遊店家。文創館由蘇澳區漁會於2015年設立,利用3D立體彩繪技術,在館內設置一座「不會弄濕身體」的魚龍捲海底隧道,玩家可以跟在地代表的鯖魚、鯊魚、旗魚,與鬼頭刀合影,拍下各種有趣的照片與親友分享。在館內3樓的展示場地,更以影片與鯖魚的全魚利用圖,讓玩家可加了解南方澳與鯖魚的淵源。
祝大漁物產文創館的名稱,源自日文中漁獲豐收的涵義。南方澳漁港自日治時代的1923年開港,至今已滿百年,在一些漁家中仍傳承著日本漁業的文化或習慣。有趣的是,儘管鯖魚現今是南方澳的重要漁產,但在冷凍技術未臻完備的日治時代,捕獲的鯖魚其實並非供人們食用,漁民們會將其作為誘餌,吸引更有經濟價值的鯊魚與鮪魚。
此外,如果覺得南方澳居民家家都有吃不完的鯖魚,那又是個誤會了。在冷凍與罐頭加工技術成熟後,大多數的鯖魚都用於加工製作罐頭,讓全國民眾天天都能享用。在地居民由於有多種魚類可端上桌,反而沒有特別偏好吃鯖魚。如今,有些返鄉的年輕人,覺得鯖魚都用於做罐頭實在太可惜了,因此在漁港周邊創業開起不同的餐飲店家,推出定食套餐或炸魚等新鮮吃法,讓鯖魚的美味也能現場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