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愧是珍奇寶島,許多地方鄉鎮都有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且有時還不只以一種農產獨領風騷,而是有多種蔬菜或水果在市場上廣受青睞。這次我們來看看在北中南東有4個鄉鎮,皆以當地的「三寶農產」聞名,其中有不少的栽種源頭,更是從日治時代就打下基礎發展至今。它們的主要產季,又大致落在每年的那些節氣呢?
新北金山三寶:芋頭、甘藷、茭白筍
在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的「跳石」一帶,有特殊的火山海岸景觀,常吸引遊客駐足。在網路上,光是以「跳石」為名的客運候車亭,就能見到許多分享的照片。而跳石也是金山三寶之一的「芋頭」的主產地。跳石芋頭因火山土壤和海風環境,香味濃郁、口感鬆軟。秋冬時節為當地芋頭梯田的重要產季,大約從9月初的節氣「白露」便可開始注意收成。九份知名點心的芋圓,早期也常用跳石芋頭為原料。
受益於本地栽種條件的農產品,還有俗稱地瓜的甘藷。金山種植甘藷亦始於日治時期,但直到1980年代引進了俗稱「紅心甘藷」的台農66號後,才真正大紅大紫。如今金山也栽種白皮黃肉的台農57號地瓜,以及外皮和果肉都呈鮮紫色的台農73號「芋仔番薯」。這些甘藷品種各具特色,適合不同料理用途。
金山區公所與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多年合辦「金山甘藷節」,有甘藷王競賽、控窯,與農夫市集等活動,吸引許多遊客(相關活動多在8月舉辦)。遊客也可造訪金山地瓜專業種植區中的「汪汪地瓜園」 ,體驗摘地瓜與控窯等田園樂趣。
金山鄉種植筊白筍的歷史更早,當初農民試種後發現北部環境也很適合生長,其個頭雖然較小但風味獨特。水質、氣候,和土壤造就了金山筊白筍的鮮美清甜,即便直接水煮或包鋁箔紙火烤也相當美味。茭白筍高纖、高水分,不過熱量低,容易有飽足感,是維護健康的好選擇。本地的筊白筍產季主要由10月初的「寒露」起。
苗栗後龍三寶:西瓜、甘藷、花生
苗栗後龍的耕地有大片排水性佳的砂質土壤,長年累積的經驗使得種西瓜、地瓜與花生的成績斐然,成為「後龍三寶」。後龍西瓜栽種歷史悠久,在日治時代更因優質果實而被譽為「台灣第一瓜」,甚至曾作為貢品獻上日本皇室。後龍西瓜目前栽種面積約100公頃,為苗栗縣內最主要的產地。
為確保後龍西瓜的品牌與品質,當地引進了「西瓜產地防偽標章」制度,只有產自後龍,並通過嚴格農藥殘留檢驗的西瓜,才能獲得此標章,保證消費者權益。此外,為守護農民辛勤耕種的成果,竹南警分局在產季還會啟動「護瓜專案」,防止西瓜被盜竊,由此可知後龍西瓜受市場歡迎的程度。
後龍鎮在夏季以西瓜著稱,產季長;冬季則以甘藷和花生聞名,可鎖定11月底的「小雪」開始。當地主要栽種台農57號甘藷和台南9號花生,面積分別有60與20公頃,每年可收穫兩次。後龍在冬季也常舉辦「甘藷花生節」推廣農產品。在打響「後龍三寶」名號後,後龍鎮也不遺餘力將香瓜與玉女番茄介紹給大眾,成為新一代的「後龍五寶」。
後龍地區的知名景點,有半天寮好望角,遊客可由山丘高處一覽台灣海峽、整群排列的風力發電機,以及海線鐵道的風景,讓人有豁然開朗的舒暢感;日落時分的景致也相當吸引人。提到鐵道,後龍的台鐵大山站為海線5座木造車站之一,超過百年歷史,也有「海線五寶」之稱。
高雄大社三寶:芭樂、蜜棗、牛奶
高雄市的大社區為農業與工廠集中地帶,農產以芭樂與蜜棗兩種水果聞名,再加上畜牧業有高雄產量第一的牛乳產區,使得兩項水果與牛奶獲封為「大社三寶」。
大社的岩砂土質適合果樹生長,成為芭樂的重要產地。從最初的土芭樂,到1960年代白芭樂的崛起,再到珍珠芭樂的風靡,使得大社逐漸建立「芭樂王國」地位。農會帶領研發的「台灣帝王芭樂」甜度與脆度更勝珍珠芭樂,成為近年代表性的品種。另一方面,大社仍有農人種植相對少見的土芭樂,讓許多人尋得回憶之味。
大社的地質也適合種棗子,於1983年成立全台第一個棗子產銷班(同時也是國內農產品產銷班的先驅),成為最早大規模生產棗子的鄉鎮。當時,有許多農民因此致富蓋樓,而有「棗仔樓」的稱呼。大社種過十多種棗子,如今以三木(中葉)、珍寶、珍蜜,與珍愛等品種為主,主要產期約由11月底的「小雪」開始。
大社鄉開始飼養乳牛的遠因可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的主要用途據說是為岡山機場的飛行員補充營養。發展至今,大社區仍然維持約二千頭乳牛的飼養量,為高雄市最主要的酪農區。值得一提的是,當初為協助農會處理保留抽檢後的牛奶,而以牛奶澆灌栽種的「牛奶蜜棗」,也成為大社的另一傳奇。
大社的觀音山風景區有居民平日休憩的登山步道,也是台灣的小百岳之一,天氣良好可欣賞山腳下的城鄉景致,以及不遠處的半屏山。
花蓮吉安三寶:韭菜、芋頭、龍鬚菜
花蓮的吉安位於中央山脈下的沖積扇平原,當地於日治時代有最早的日本移民村,日本人更興建水道供發電廠與灌溉使用,奠定農業發展的基礎。
吉安為白頭韭菜的重要產地,它的葉片較寛,韭白的部分較長,品嘗時多了一些鮮甜,少了一點嗆辣味,即便平常不吃韭菜者可能也會喜歡。白頭韭菜一年可採收5到6次,在冬天期間生長速度較慢,口感更加鮮嫩。在拍賣時,吉安的白頭韭菜與宜蘭三星蔥齊名,受到肯定。順道一提,初秋時節一株株韭菜綻開,白色的小花讓韭菜田有「九月雪」的稱號。
吉安鄉也是台灣主要芋頭產地之一,栽培面積約200公頃,產季落在9月初的「白露」起。當地主要以水芋栽培種植檳榔心芋品種,質地細緻鬆軟。這些芋頭除一般食用,也很適合進行各類加工,吉安鄉農會成立「山海正甜製冰所」 門市,利用在地農產推出各式冰品,芋頭自然是其中要角,還推出了全台最早有產銷履歷的芋頭冰棒,確保民眾能享受來自吉安的天然風味。
此外,過去被視為野菜的龍鬚菜,也已發展為家庭餐桌常見的菜餚,它與韭菜均為幾乎四季都可採收的農作,市場供貨穩定。吉安為全台最大的龍鬚菜產地,光是產量就占全台灣的一半左右。在北部市場看到的龍鬚菜,大部分都來自吉安呢。
順道一提,吉安也盛產小白菜、油菜,與南瓜等葉菜瓜果,還有原住民朋友熟悉的過貓、山蘇,與蕗蕎等野菜,堪稱為「蔬菜的故鄉」呢。當地的「櫻田野養生休閒農莊」 便善用各種蔬菜與野菜入餐,讓遊客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現採現吃的過程。「君達休閒農場」 則以香草植物為亮點,並為入住遊客規劃了香草與蔬菜採摘的農事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