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縣 臺東縣 臺中市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發展的基石。無論是在不同的時空與環境,絕大多數的農作物培育,都必須先克服水源的難題。有了穩定的糧食供應,才有辦法形成聚落,甚至發展為聚集百萬人口的都會區。

 

為了將寶貴的水資源引至所需之處,古今工程師無不絞盡腦汁,設法克服地形高低差的阻礙。大約在兩千年前,古羅馬帝國的疆域內為引水廣設水道橋;流傳至今已有三座水道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具文資保存意義,壯觀的連串拱橋建築體,也成為觀光旅遊的亮點。

 

台灣的先民們,也運用了相同的概念,在台灣土地上發展出別具特色的水利設施「浮圳」。有別於一般水圳是在地面上,浮圳的水道會高於兩旁地表,宛如一條「浮」在田間的水道,因此得名。這種設計巧妙地解決了地形起伏的問題,將水源引導至原本難以灌溉的區域,擴大開發面積。經過百年演進,部分浮圳至今仍具有農業灌溉的實用價值,同時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意涵,或成為吸引人們拜訪的農村亮點。

 

花蓮富里羅山浮圳:百年水利工程的見證

花蓮縣富里鄉以優質的稻米聞名全台,在富里羅山的稻田中,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日式浮圳,默默地扮演著灌溉農田的重要角色。日治時代,先民們看中了羅山瀑布豐沛的水源,於是興建了這條獨特的浮圳。浮圳就像一條浮在空中的水道橋,讓一部分清水越過地勢較低的田地,引導至羅山大魚池。這座大魚池原是天然形成的斷層池,經過人工整治兼具蓄水功能,為周圍農田提供充足的水源。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羅山浮圳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到羅山體驗做泥火山豆腐

 

蜿蜒於山水之間的浮圳,解決了羅山農民的用水問題,如今也成為見證先民們的智慧與勤勞的象徵。遊客造訪羅山時,不妨順遊羅山休閒農業區 。羅山瀑布的娟秀景觀、竹林步道的靜逸氣氛、百年土角厝的古樸風情。

 

遊客們也可前往「富里鄉農會羅山農特產品展售中心」 參加與稻米有關的爆米香與米蛋捲等體驗活動,或購買各式伴手禮。羅山當地還有利用在地泥火山資源發展的豆腐與豆花等美食點心,遊客可於「大自然體驗農家」 製作泥火山豆腐,或於「豆奏會」 享用在地有機黃豆製作的創意點心,讓浮圳之旅更添多元樂趣。
 

台東池上浮圳:米鄉田園的幕後英雄

同樣是花東地區的知名穀倉,在台東池上也有浮圳設施。這座百年來默默滋養良田的水利設施,為池上圳的引水系統之一,長約1195公尺,離地面最高出約有6公尺。

 

池上浮圳早年僅以墊高的土堤為結構,又稱為「盛土圳」,如今已改為RC造的鋼筋混凝土。它以獨特的架空水道設計,將源於新武呂溪的水引至農田,再注入大坡池,為池上稻作的灌溉水源,可說是造就米鄉的重要幕後英雄。在浮圳的中游段,水道上設置了木造的「大觀亭」,是能眺望平野大地的一觀景台。沿著浮圳設置的自行車道,為遊客提供了一個悠閒漫遊的選擇,讓人盡情沉浸於鄉間風光。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池上浮圳大觀亭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由大觀亭一覽池上壯闊的稻田景觀

 

在浮圳終點不遠處,有座「錦園洗衣亭」,它過去是婦女洗衣、閒話家常的場所,如今已改建為獨特的觀光景點,可眺望田園景致,並作為「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的作品陳設場地之一。不同背景的人文景致,在此產生新的激盪。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錦園洗衣亭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錦園洗衣亭

如果想對池上米有更多認識,不妨前往「池上鄉農會金色豐收館」 ,這是農會結合碾米廠設立的觀光工廠,讓遊客對於稻米收割後碾米的分級、烘乾、加工與包裝等過程有更多瞭解,知道池上米好吃的原因。「池農養生美食餐坊」 田媽媽餐廳更是享用在地食材佳餚的好地方。

 

台東鹿野二層坪水橋:縱谷版的「水往上流」

腳步繼續往南,如果是搭乘台鐵花東線的列車,在經過鹿野的瑞源站之後不久,便可在左側車窗外見到一條猶如潛伏在綠色大地上的粉紅色長龍。這座造型特殊的「二層坪水橋」,也是兼具歷史與美學的水利設施,可說是台灣傳統浮圳的進化版。

 

台東鹿野的大原地區在1950年代吸引了一批農人移居開墾,但水源有限且難以灌溉到較高的田地,成為發展隱憂。於是他們運用傳統的浮圳工法,土法煉鋼將土石墊高,完成一段長約600公尺的灌溉渠道,巧妙引水通過低處,擴大了開墾範圍,農民們將這座水道橋稱為「二層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條土製水圳逐漸老化,出現滲漏和沉陷的情況,影響了下游農田的灌溉。為此,水利單位投入資源將其重修,並參考南投縣糯米石拱橋的造型,建造了一段綿延不絕的水道拱橋,有近廿個跨孔,稱為「二層坪水橋」。由於地形錯置,二層坪水橋的末端會出現猶如「水往上流」的景觀,可說是東海岸知名景點的縱谷版。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鹿野二層坪水橋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鹿野二層坪水橋

二層坪水橋先前曾在地震中受損,經修復後繼續肩負農業灌溉的重責大任。它特殊的外觀成為鹿野地區的另一景點,尤其是每年秋冬花季期間,周邊的油菜花、波斯菊等花卉盛開,紅磚外型拱橋搭配周圍的農田景觀,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景致。

 

距離二層坪水橋僅幾分鐘車程的「老王有機農場」 ,在縱谷中的自然環境與純淨水源栽種檸檬、芭樂、芒果,與柑橘等有機農作。比起一般的市售檸檬,農場的有機檸檬即便連皮帶肉一起吃也不會覺得苦澀,因此也發展出檸檬茶片與蜜檸檬等隨身包。積極參於農場運作與市集擺攤推廣的農二代場主,也曾獲「百大青農」肯定。
 

穿梭時空的水道:造訪台灣農村的浮圳設施

老王有機農場

 

神岡浮圳:見證歷史的水利瑰寶

除了在花東地區,台灣西部也有浮圳的身影。台中神岡位於大甲溪南岸,河階地形中的部分農田水源不足,因此清代的岸裡社通事張達京在1723年設法籌建了高於周邊田地的浮圳,獲得的水資源一部份供漢人開墾,一部份由當地平埔族人灌溉,開發軌跡已超過三百年。隨著時代變遷,神岡浮圳曾面臨都市開發的衝擊,一度面臨拆除危機。所幸經地方人士多方奔走,在2016年讓浮圳依文資法被登錄為「一般文化景觀」獲得保存。神岡浮圳如今不僅是水利遺產,更是重要的文史地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