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森林鐵路主要用於運輸山區的木材,促進了林業的快速發展,在林業開採時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鐵路不僅成為台灣林業發展的命脈,同時也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繁榮,改變了各地的生活樣貌。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阿里山森林鐵路,而規模居次的宜蘭太平山森林鐵路,也是台灣林業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環。
太平山森林鐵道
「太平山林場」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其森林鐵道系統大致分成三部分:
1.羅東至太平山腳下的土場站,為35.8公里長的平地段,又稱羅東森林鐵道。
2.從土場開始的登山段(途中包括3段索道),抵達太平山站後,再分出3條往各林班方向的路線,鐵道合計約65公里。
3.大元山的森林鐵道原先從不同方向下山,後來才併入太平山林鐵的路網,約38公里。
這些鐵道從1924年開始運作,至1978年因颱風沖毀路線後決定不再修復,隔年正式停止營運,服務了超過半世紀。太平山的伐木作業於1982年結束,其中的新太平山林區轉型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在1989年開放。
太平山森林鐵道的發展時間比阿里山晚了約十年,但也因此讓技師們發現,利用新開發的索道技術,讓木材在陡峭山坡搭索道下山,會比鋪設鐵路再讓火車載下山經濟許多,且運輸效率也不輸鐵道。太平山林場後期開發的木材產量在三大林場中居冠,這套結合索道與鐵道的運輸系統功不可沒。如今,遊客在昔日鐵道沿線的幾個地點,仍可一窺當年森林鐵道的風貌。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鐵道通車後的起點為羅東的竹林站,這裡也成為宜蘭平地的林業基地,運用地表湧泉打造的大型蓄木池,存放從太平山運送下來的木材,經過整理與初步加工,再由台鐵運往造紙廠或銷往外地。這使得宜蘭的林業重心轉往蘭陽溪南岸,也為羅東早期的城鎮發展注入一股活力。
這塊基地現已轉型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對大眾開放,透過展覽、互動導覽和步道設施,向民眾展示宜蘭豐富的林業歷史。園區距離羅東火車站只有幾步路,相當方便。設在園區內的「羅東自然教育中心」 著重於生態環境介紹,以前的蓄木池化身為資源豐富的生態池,水域與陸域部分都吸引許多生物棲息。
天送埤林鐵文創園區與休閒農業區
位於三星鄉的天送埤,早先為森林鐵道的重要中繼站。在林業繁盛時期,天送埤作為林業工人和居民休息補給的場所,是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本的木造站房與相關設施,現整合為「天送埤林鐵文創園區」,遊客可見到鐵道遺跡與歷史建築,感受時代留下的痕跡。
另一方面,三星鄉的自然與農產資源豐富,周邊的天送埤休閒農業區 ,有三星蔥、上將梨,銀柳,以及茶葉等各種農產的業者,遊客可體驗親自到蔥田拔蔥,清洗後現煎為蔥油餅,還能體驗製作獨一無二的銀柳筆。夏季的安農溪泛舟、冬季的落羽松景致,以及長年開放的眾多休閒農場與自行車道,也讓三星鄉吸引了眾多遊客造訪。
土場的木材轉運中心
土場站曾經是森林鐵道的另一個重要站點,從天送埤站到此的鐵路是沿著蘭陽溪鋪設,地形險峻。且蘭陽溪沿線容易受到颱風與暴雨的影響,在鐵道廢止之前,就曾多次因自然災害而中斷。土場為過去的木材集散中心,從高山伐木後的木材會被先運到此,再由鐵道運至平地。如今,土場站附近陳列了1926年生產的1號蒸汽火車頭、運材車、木造車廂,以往兩節中華號柴油客車。喜歡林鐵列車的遊客,別忘了幫它們多拍幾張照。
太平山的蹦蹦車
提到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許多人都會想到容易下雪,還有趣味的「蹦蹦車」。太平山的蹦蹦車採用小型的機關車,因其運行時發出的「蹦蹦」聲音而得名。蹦蹦車運行的軌道,先前是在山林中運木材的「茂興線」,起點則是昔日山上路網中心的太平山站。森林遊樂區在1991年修復了約3公里長的茂興線,轉型為蹦蹦車鐵道開放載客,成為太平山具代表性的遊憩設施。它也是阿里山林鐵之外,國內另一條目前載客營運的舊林業鐵道。茂興線還有部份路段,修復為茂興懷古步道。
除此之外,遊客現在於森林遊樂區內常健行的幾條步道,以往也有鐵道的色彩,如見晴線轉型為見晴懷古步道、埤仔線變身為山毛櫸國家步道。而一部份的三星線及晴峰線,則變成連結太平山莊與翠峰湖的翠峰林道。有趣的是,榮登全球首條「寧靜步道」的「翠峰湖環山步道」,前身也曾是林業鐵道,現於翠峰湖周圍還可見到些許軌道遺跡。它由於人工噪音少、植被吸音效果佳而獲得認證。但如果今日是以蹦蹦車在翠峰湖周圍行駛,那就完全無法用「寧靜」來形容囉!
結合人文、自然與農遊的森林鐵道之旅
宜蘭的森林鐵路及其相關設施,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到天送埤和土場,再到太平山的蹦蹦車,構成了一幅豐富多樣的歷史畫卷。這些早年的歷史痕跡,不僅見證了台灣林業的興衰,更成為今日宜蘭重要的旅遊資源。近年,宜蘭縣政府有意規劃重建平地段的羅東林鐵路線,讓遊客又多一列觀光列車能搭乘,如果成真,相信又能為遊客帶來更多元有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