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
臺中市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一株株果樹扎根東勢的土地,接受農民細心的照拂, 滋味鮮美、香味撲鼻的果實,是水果之鄉最驕傲的收成。

有「水果之鄉」之稱的東勢,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早晚溫差大,果樹 在白天裡進行光合作用、吸收養分,到了夜晚氣溫下降,生長趨緩,讓果實蓄積了更多糖分,因而孕育出品質優良的水果。 1970 年代,東勢退休老師張榕生將梨山的新世紀梨梨穗,高接到平地的橫山梨樹上,讓橫山梨樹長出肉質細緻、甜度高、收益佳的高接梨,他無私地與在地農民享、推廣了這項高接梨技術,開啟東勢的高接梨產業。如今來到梨之鄉休閒農業區,滿山遍野的梨樹各展姿態,初春時梨花盛開,潔白勝雪;仲夏時梨子成熟,結實纍纍掛滿枝頭,發出甜蜜的呼喚,盛邀遊客來嚐嚐最 甜美多汁的梨子。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松果園主人吳松慶歡迎遊客來享受採梨的樂趣。
認養梨樹當果農

2016 年,梨之鄉休閒農業區推出「城 市農夫— 梨樹認養」,只要2500 元就 能成為梨樹認養人,在認養期間與果農約好時間,即可親自到梨園為認養的梨樹除 草、澆水、疏果、套袋等,從中認識「一 顆梨要摸12 次」的培育過程,等到收成季節,試試親手採果,更能擁有成就感。 「松果園」園主吳松慶配合這項活動, 歡迎都市人走出水泥叢林,來到梨之鄉休閒農業區親近土地、共享豐收的感動。 從父親手中接下梨園的吳松慶,堅持不用除草劑,他笑自己把種梨當作運動,而松果園栽培的豐水、秋月、秋黃、秋蜜、 日光、南水等品種的水梨,遊客可以放心品嚐。

聽梨事、學嫁接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是由東勢區農會與熱愛這片土地的在地人推動組成,傳承及推 廣「梨」文化。 東勢最初第一棵嫁接的 梨樹,位在東勢區農會規劃的「梨文化館」後方。梨文化館 設於「擁葉生態農場」裡,是認識高接梨的起點,現場提供體驗高接梨嫁接,讓遊客認識高接梨,寓教於樂。農場栽種滿園果樹,有甜柿、梅、橘、紅玉水蜜桃等,春天可賞螢、夏季可觀察 甲蟲,處處有驚喜。在開放採果之餘,進 入梅子產季也推出梅醋、醃梅、梅酵素等 DIY活動。 擁葉主人葉泰竹醉心陶藝,因此農場開 放遊客手玩陶,感受手作之美。另外,由他自製的客家豆腐乳,備受遊客稱讚,是回購率極高的伴手禮。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擁葉生態農場的客家豆腐乳,滋味懷舊。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喜歡陶藝創作的葉泰竹,為遊客設計手捏陶及手拉 坏的體驗活動。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羅茂森栽種的麻竹筍,質地細緻、清甜多汁。
優質好筍不見天

原本栽種梨子的羅茂森,因梨樹被颱風毀損,於是他觀察園內的土層,發現土壤 厚度深、水源充足,與農友交換經驗後, 決定改種麻竹筍,讓「茂森筍園」成為梨 之鄉休閒農業區唯一的筍園。 栽培麻竹筍有很多秘訣,羅茂森為麻竹 筍施用有機肥、覆蓋黑布,讓麻竹筍無法 進行光合作用,進而長出質地細緻、清甜 多汁的優質好筍。為了減少麻竹筍接觸陽 光,他每天選在凌晨3、4點採筍,採摘 完後便趁早擺攤自售,馬上被搶購一空。 羅茂森還將從黑布旁邊長出的青筍,切 絲製作酸筍,適合烹煮酸辣湯、肉羹或酸 筍湯,清脆爽口的微酸滋味,引人著迷, 是婆婆媽媽喜愛的伴手禮。

漫步山水雲 樂活慢農遊

步入「山水雲生態農園」彷彿走入一座寶庫,主人劉春台在此栽種果樹、經營民宿。第二代劉正彬年紀輕輕就返鄉協助父 親,發展精緻農業,以溫室栽種木瓜、美 濃瓜、小番茄、黑美人西瓜等水果,訴求 友善農法、健康養生的經營理念。踏遊山水雲,除了能認識農作物及生態 環境外,還可體驗漆藝,試試日本傳統的 蒔繪技法,在園內採集自己喜愛的樹葉, 塗上生漆印在壓克力上,再撒上貝殼粉增添亮度。農園也規劃推出採木耳、製作木 耳露的農遊活動,相信也是趣味十足。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劉正彬搭建溫室栽種木耳,訴求友善農法。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漆器亦是梨之鄉特色產業,山水雲推出精美漆筷。(東勢區農會提供)
心有林畦長成樹

「心有林畦」是梨之鄉休閒農業區的新生力軍,由喜歡樹木的林春子夫婦共同打造,除將園內60 年龍眼樹視為珍寶外,也用心照顧著莊園內的小葉欖仁、五葉松、光臘樹、南洋杉等林木,並增加種植近百株的落羽松,打造落羽松林道。 整座莊園以樹為主角,每棵樹木都有自己的名牌,莊園主人也運用老樹的枯枝來 裝飾民宿與餐廳的室內空間,延續老樹的 生命價值。來這裡住宿,可以自行準備食材上山,也可透過預約請女主人掌廚,度過溫馨自在的假期。離去前,也別忘了帶上女主人自製的梅醋,延續幸福的感受。

梨之鄉休閒農業區
從心有林畦居高臨下,眼前綠意蒼翠、展望視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