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作為日常習慣的一部分,還是放鬆享受的時刻,咖啡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透過不同的咖啡品種和風味,讓我們有機會探索和體驗各種不同的口味和香氣。無論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還是初學者,讓我們一起踏入生活中的咖啡「最終章」,透過學習和探索,除了陪伴我們度過早晨、工作時間和放鬆的時刻外,更深入地欣賞咖啡的酸甜苦韻,你會發現咖啡無窮的可能性,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完美咖啡。
選擇具有良好保溫性能、適當的杯口和杯身設計,能夠提升你的咖啡體驗,更好地品味和享受咖啡的風味。
不同的磨豆機可以磨出不同的顆粒與質感,使用好的磨豆機可以保證咖啡的新鮮度,除了排放二氧化碳促進香氣釋放外,並加速咖啡豆內的油脂氧化散發香氣;再來可以保證研磨顆粒的細緻度,沖泡咖啡的萃取時間和口味平衡會受到氣溫和濕度的影響,並依照沖煮方式研磨不同的粗細,濃縮咖啡(Espresso)的沖泡萃取時間較短,研磨的咖啡粉末越細;像手沖咖啡的沖泡萃取時間長,研磨的咖啡粉末較粗。
注意研磨度、一致性,選擇適當的研磨時機和優質的磨豆器,並妥善儲存咖啡豆,這些都是磨咖啡豆時需要注意的訣竅,是沖泡出美味咖啡的重要關鍵之一。
手沖咖啡沖泡方式中,以不斷水法(Continuous pouring)和斷水法(Pulse pouring)為最常見的兩種方法,它們在注水的方式和時間分配上有所不同。
注入第一注水,均勻的用熱水浸濕咖啡粉,主要作用是讓咖啡顆粒可以適當伸展,排放多餘氣體,減少萃取的不穩定性,並且增加萃取的均勻性,過程大約30秒,咖啡粉會因為受熱而膨脹成一座小山丘,然後慢慢呈現龜裂塌陷的現象,這個動作稱為悶蒸(bloom)。
斷水法是在悶蒸之後進行2至3階段的注水,每次待濾杯內的液面下降,再行補水,藉此調整前、中、後三段風味的比重,讓咖啡粉中芳香物質充分的萃取出來,讓層次感變得更為明顯。
不斷水法是除了悶蒸斷水外,過程不中斷注水,以五十元硬幣大小的範圍由內往外畫圈,為讓水面維持在一定的高度,在中心時要密集而緩慢,繞外圈時則要快速,流速的控制是關鍵,咖啡風味相較斷水更為淡雅、清爽。
不斷水法通常比較簡單,適合初學者或希望快速沖泡咖啡的人;斷水法則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耐心,但可以享受更豐富的層次和複雜的風味。
品嘗咖啡是一個運用五感享受風味和賞析的過程,首先你可以從觀察杯內咖啡的顏色開始,深焙的咖啡顏色是接近黑色的深褐色,淺焙的咖啡表面會有一圈淺褐色的咖啡裙邊。
然後輕輕搖動杯子,將咖啡的香氣釋放出來,注意香氣的層次與風味,小口喝下咖啡,讓咖啡在口中停留片刻,感受咖啡的口感和風味,想像咖啡的酸度、苦味、甜味、體感和餘韻等特點,試著描述和評價這些感受。品嘗一杯好的咖啡,好比一趟緩慢的旅程,沿途的風景暗藏風情萬種的巧思,令人著迷。
生咖啡豆是很脆弱的農產品,經過烘焙過的咖啡豆更脆弱,想留住咖啡豆的香氣,確保咖啡的沖泡品質,一定要妥善保存咖啡,才能延長咖啡品嘗的美味與新鮮。
減少與空氣接觸,烘焙後的咖啡豆每天會以一定的速度流失氣體物質,建議使用有單向透氣閥的有色鋁箔袋保存;如果使用密封罐裝,建議使用勺子挖取而非使用倒出的方式取用。
減少放置潮濕的環境,也不能靠近溫度高或氣味強烈的地方,都會使咖啡的香氣揮發或是吸附周圍的味道,造成風味不佳。
冷凍雖然可以延長咖啡豆的保存時間,但不建議將常用的咖啡豆冷凍,因為解凍和重新冷凍都會導致咖啡豆的潮濕和風味流失。
為了獲得最佳的咖啡風味,最好將咖啡豆保存在室溫下,在需要的時候現磨現泡,咖啡豆研磨後,風味會隨著時間流失。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台農1號咖啡」是由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經過長時間育成的新品種咖啡,它解決阿拉比卡豆在低海拔適應力不佳的情況。水洗的「台農1號咖啡」,進行品評時分數達到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80分以上「精品咖啡」的等級,它具有質地溫和的果酸、豐富的堅果香氣、厚實的體脂感及餘韻長的風味。
Q1:為什麼我泡的咖啡不好喝?
A1:泡咖啡是一項技術也是一門藝術,需要透過不斷的實踐和經驗來提升,將有助於改善你泡咖啡的技巧和味道,泡一杯好喝的手沖咖啡需要結合多個因素,包括咖啡豆品質、研磨度、沖泡時間、水量、水質和溫度等。
Q2:怎樣的咖啡豆才算新鮮?
A2:剛出爐的新鮮烘焙咖啡豆不適合沖煮,新鮮豆子排氣旺盛,這可能導致在萃取過程中遇到困難,而且每位烘豆師都有自己的烘焙方法,建議詢問購買店家最佳的賞味期。
Q3:適合初學者的咖啡粉水比例和沖泡溫度為何?
A3:大約1(咖啡粉):15至18(水)比例,溫度以83°C -92°C。(低於15克的粉量的話,操作上難度會比較高,也更容易萃取不均),每個人的感受和偏好都有所不同,唯有透過不斷探索和試驗,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