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水社區
早年曾引發紅茶和陶土搶購熱的澀水社區,雖然近幾年已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但在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的奔波努力下,全台唯一發酵茶的台茶18號茶場,和堅持不上釉的澀水窯與婆婆媽媽們的手工麻糬、發糕和草仔粿等農特產,讓澀水社區揚起了一股早期的樸實自在。
當地耆老的現身說法,拉坯師傅陳雄鎮和竹編老師傅邱清賢,用一生的努力保住澀水的驕傲;前者重現澀水陶溫敦厚實的美感,後者則用無師自通的理解力和想像力,讓韌性十足黑葉竹,成為一件件農業時代的家庭用具,如魚簍、吊籃,和謝籃。看著老師傅輕而易舉地東扭西折出一隻活跳跳的古意鳥兒,老師傅願意用一生的專業,振翅飛出創作的天空。
堅持不上對人體有害的釉采,澀水窯以高溫溶化火灰的方式,在連續72小時裡得持續高溫達1220度以上,除了四周的熱力讓人暈的喘不過氣外,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才是體力最大的挑戰。完工後的溫敦坯體,雖然少了釉彩的光滑細緻,但敲擊時的渾厚共鳴,就如同澀水人一樣樸實且熱情。
既然進入了全台唯一發酵茶的魚池鄉,當然不能入寶山而空手返,「台茶18號」茶場混著薄荷與肉桂香,清爽怡人的嗅覺體驗,成為日本皇室青睞的茶品,「澀水皇茶」美譽不徑而走。
【如欲安排前往建議事先電話聯繫確認】
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影片)
「大雁澀水社區」入口招牌,三十多戶白屋、青瓦、斜屋頂的建築典雅又別緻,也讓澀水贏得了「台灣小瑞士」的美稱。澀水的居民運用盆地內百年來不曾改變的美麗風光豐富生態,找回老祖宗的特色農業「阿薩姆紅茶」,現在澀水生產的正是當紅的「台茶十八號」紅茶,又稱「台灣紅玉」。同時讓燒陶老文化重新歸隊,向國寶級陶藝大師-陳雄振老師學習捏陶、做手拉坏,盡情享受陶藝DIY。澀水已是「喝紅茶、玩陶土、體驗生態」的好所在,並入選十大台灣經典農漁村。透過社區居民凝聚的共識,澀水以延續老一輩澀水人的紅茶、燒陶文化,卻營造出了澀水的新魅力,期待遊客來一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