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芳苑是靠海的鄉鎮之一,鄉內的人文、漁業養殖,以及濕地生態等農遊資源都相當豐富。在台灣,牛過去在農田裡非常重要的幫手,想不到在海邊的採蚵產業,也很仰賴牛群協助呢!
芳苑獨存的海牛文化
在彰化縣芳苑鄉的海邊,在海水的高潮與低潮之間,有向海中綿延數公里長的潮間帶。這片潮間帶由於有海水與溪水的泥沙混合,呈現黑色的混合沙灘,因此又有黑色大地之稱。但可別因為它沒有一般遊憩沙灘那般明亮就嫌棄它喔,這裡頭的有機物質豐富,很適合蝦蟹貝螺等生物繁殖,因此海岸生態資源豐富,水域更是適合牡蠣(蚵仔)與蛤蜊生長的環境。
彰化芳苑發展採蚵產業已超過八十年,蚵農們以往會訓練黃牛來擔任「海牛」,作為運輸的交通工具,在潮間帶與內陸往來。無論是蚵農們出發前往蚵田,或載著滿滿的收穫返回岸邊,都得請海牛幫忙。如今這些任務多半已由機械化的「鐵牛」取代,使得僅存的海牛不到十頭,這裡更成為台灣最後以「海牛採蚵」之處。彰化縣於2016年正式通過,將「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列為無形文化資產。
搭乘海牛採蚵體驗!
為傳承海牛文化記憶,有心的蚵農們規劃了海牛的農遊行程,讓遊客們穿上膠鞋、戴上手套,坐著海牛車到海中,參與這項傳統的採蚵體驗。
海牛載遊客到潮間帶遊玩,可不是現代才有的事情喔!日治時代的牛隻,任務非常多元,拖牛車載貨趕集、耕田與運蚵,這些都難不倒牠們;當時也留下海牛載遊客到海水浴場遊玩的記錄呢。牛的重要性在傳統農村不容小覷,根據耆老們回憶,全盛時期在芳苑至少就有三百到四百頭牛。不過,牛畢竟不是原來就生活在潮間帶環境的動物,因此並非每頭牛都適合當海牛,還是會有一些個性與接受程度的差異。大概平均要訓練10頭牛,才會有1頭會順利投入養蚵產業呢;這也是海牛文化復興不易,得審慎珍惜維護的原因之一。
需提醒的是,由於海牛採蚵的體驗需配潮間帶的潮汐變化時間來進行,因此每天出發的時段都不一樣。遊客若想參與體驗活動,建議先向海牛學校洽詢或預約。若是自行前往潮間帶遊玩者,更得多留意海水的變化。
海空步道與油籽學堂
有些遊客可能會覺得難得來海邊,想要赤腳一下親近大地,不過由於沙地上可能會有空的牡蠣殼或蛤蜊殼,部份邊角較為尖銳,因此得多留意,或換上一雙適合涉水的鞋子避免受傷喔。
離海牛學校不遠的「芳苑濕地紅樹林海空步道」(芳苑海空步道)為2021年才開放的架空步道,長度約有1公里,適合想親近潮間帶海岸,又不想弄濕鞋子或雙腳的遊客們。順道一提,附近有間「油籽學堂」的門市體驗館 ,是一座小型的觀光工廠,遊客不妨順道一遊。那裏有提供食農教育課程與DIY體驗,讓遊客們認識古法榨油的方法,還可以DIY製作黑芝麻醬。
王功與漢寶
在彰化的芳苑鄉境內,還有大名鼎鼎的「王功漁港」 。這座漁港儘管面積不大,但曾以優美景致名列彰化八景之一,已舉辦二十年的「王功漁火節」更是縣內的大型年度活動。
王功的養蚵產量豐富,遊客可於漁港美食區或附近餐廳品嘗新鮮牡蠣。搭鐵牛車去挖文蛤的體驗活動也很受歡迎。漁港邊的芳苑燈塔高37.4公尺,為台灣西海岸最高的燈塔,日間時段開放民眾參觀;燈塔附近的兒童遊樂場也可以讓小朋友們放電一下。
沿著省道台17線再往北走,靠海的漢寶濕地潮汐生態豐富。在挖蛤蜊與追和尚蟹(兵蟹)時,還有夕陽、風力發電機組,與鏡面海灘等風景相伴,甚至能拍下天空之鏡的美麗倒影。鄰近漢寶濕地的「哈哈魚場」 是靠近海邊的魚塭,在運用海水養殖白蝦、虱目魚、黃錫鯛等魚蝦的本業外,也開放民眾體驗下水「摸蛤仔」,還有「漁夫牽魚」、「收蛇籠捕蝦」等活動。「漢寶園休閒農場」 則有適合拍照的巨大藍白拖與乳牛造景,還可摸文蛤、餵小羊,參觀貝殼館,並於農場享用蛤蜊全餐或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