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
臺東縣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醃漬醬菜、無菜單客家美食、窯烤大餐、酸甜果醬 遊逛池上,記得用味覺記憶在地農產製作料理的迷人風味。

臺東池上受到縱谷地形日照較短的影 響,稻米生長期略長,因而孕育出 口感極佳、食味品質好的良質米,成為全 臺知名的米鄉。 這幾年拜藝術活動與廣告之賜,池上 稻田裡的老樹、沒有路燈的田間小徑,吸 引遊客蜂擁造訪。然而早在這些熱門觀光區興起前,灌溉良田的大坡池、海岸山脈 的淺山區,都是品味池上悠閒生活的好去 處,但也別忘了品嚐當地農產的好味道。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新開園窯燒主人陳德光夫婦透過窯燒料理,將家的溫暖帶給每位前來用餐的朋友。
隱身老建築的窯燒滋味

距大坡池不遠處的「新開園窯燒」,以 好吃的窯烤美食、別有風味的老屋建築,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新開園窯燒的所在地,原是日治時期的 「粉工廠」,後來日本戰敗離臺後,成為 私人所有。 而新開園窯燒主人陳德光的父親,買下 部分空間當住家;從事營建業、對老建築 有興趣的陳德光,後來則買下其他部分, 花費兩年時間整修老屋的磚瓦、木料。 由於陳德光在麵包店工作的妻子,對窯 烤麵包有興趣,於是他在老屋裡修建了一 座大窯,用於烤麵包、烤魚、烤肉與烤蔬 菜,成為窯烤特色餐廳。 這裡的室內桌椅也出自陳德光之手,他 從感動人心的出發點,營造餐廳的整個環 境。他認為,可以同桌吃一灶飯的人都算 是家人,而新開園是他生長的家,他也期 待將家的溫暖帶給每位前來用餐的朋友。

自種自製──時間釀出好味道

初夏某日的正午時刻,吳山花正為曝曬 半日的老豆腐翻面。豆腐再曬個兩天,就 能加入天然麴菌、完成裝罐,等待時間醞 釀成風味醇厚的豆腐乳。 因愛吃而做豆腐乳的吳山花,這幾年索 性種起黃豆,再交由豆腐店製成老豆腐, 更能掌控食材的來源。 吳山花原本跟隨母親在池上山區種植 梅樹,除了將梅子批發銷售外,也留些梅子醃漬成脆梅、紫蘇梅。由於母親還教導 她製作醃漬菜,因此她的產品越來越多樣 化,銷售管道從口耳相傳的鄰里間,拓展 到社群媒體。 由於訂購人數不斷增長,池上鄉農會協 助吳山花成立「三代三花」的釀醬品牌, 並輔導參加展售活動,獲得不少好評。目 前三代三花的產品種類極多,有醃梅、梅 醋、梅精等梅製品,以及福菜、檸檬乾、 鮮打豆漿和黃豆。 此外,吳山花也在山上種植山苦瓜、澎 湖絲瓜、落葵、消渴草、白鳳菜等各類季節性蔬菜,並貼心地提供宅配服務,方便 顧客採購。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夏季是製作豆腐乳的季節,吳山花將豆腐角排列整 齊、接受日曬。
綠意盎然的玉蟾園

順著大坡池旁的山路小徑而上,不久後 即映入「玉蟾園」民宿的大片翠綠草地與 大樹。賴建光、彭玉琴夫妻將老房、果園 改建為玉蟬園,而擁有烹飪好手藝的彭玉 琴依據自家農園每天收成不同的作物,變 化出無菜單料理的各式客家美食,讓遊客 預約享用。 園區內還有一幢位於林間的男女主人工 作室,外觀造型讓人彷彿置身歐洲。 喜歡木工的賴建光將不具經濟價值的紅 檜漂流木細枝,製成手工筆。每一枝筆有 著獨特紋路和香氣,成為伴手好禮。彭玉 琴除了廚娘身分,更是手工皂達人;她利 用園內栽培的植物,萃取精華製作肥皂, 像有機米糠皂就是她精心研發的傑作。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玉蟾園使用的食材幾乎都是自家種植,料理方式健 康,很有媽媽的味道。
傳達真心的甜蜜果醬

在廚房裡,楊素秋備妥各項材料,切著 鳳梨準備製作果醬。20多年前,她參加食 品加工課後,致力加工盛產的蔬果,幫忙 農民紓解血本無歸的窘境,也為新鮮蔬果 找到了另一種延續其價值的歸處。 原是實驗室研究人員的楊素秋,對農業 有著無比熱情,曾在南投種植有機鳳梨, 後來被池上人的熱情所感動,因而定居池 上梅樹林間。每到梅子成熟的季節,總有 朋友們找她採梅、醃梅。 除了持續在各處教授食品加工的課程, 楊素秋也推出「禾麥窯」的品牌,製作當 令水果果醬,成為果醬達人。 春季的梅子與桑椹、夏季的鳳梨、秋季 的洛神,都是老饕們搶先向禾麥窯預訂的 熱門產品。

池上米鄉休閒農業區
禾麥窯的手作果醬,風味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