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東縣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圖/文 陳志東、蔡惠月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台東太麻里是日出之鄉,每年8-10月就覆上一片金針花海。

金針花英文名字為Daylily「一日美人」,又名「忘憂花」,過去是不給開花的,必須在盛開前採收花苞,才能製成乾燥金針、入菜。青山農場的大片金針花田卻不採收,正因如此,才能看見她燦然微笑,放眼望去,讓人忘憂。

 

臺東太麻里是日出之鄉,也是東臺灣著名的金針花景區,每年8至10月的花季,大批遊客湧進太麻里金針山,欣賞滿山遍野的澄黃花海。

 

青山農場田媽媽坐落於金針山海拔800公尺處,車行蜿蜒而上,正懷疑是否錯過,卻與一小片金燦花海撞上,沒想到11月還能看到金針花燦笑,彷彿迎接我們到來,隨即眼前一片開闊,青山農場到了,看到門口迎賓招牌寫著「常來,就不覺得遠了!」不禁莞爾,想來這位田媽媽是個幽默風趣的人。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常來,就不覺得遠了」,老闆的幽默,讓人忘了旅途的勞累。

田媽媽當然不姓田,它是泛指一群每天在臺灣各地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婆婆媽媽們,她們利用在地食材烹調出一道道美味,遊客們只要看見標誌著田媽媽專用識別標章的餐廳,那就是優質、安心、美味的保證。

 

從生產轉型休閒 也帶來美味

青山農場的主體木建築已有超過50年歷史,當年是金針乾燥加工廠。金針花必須在盛開前採收花苞,經過殺菁、乾燥,才能製成乾燥成品,也就是傳統常見的金針花產品,全盛時期有上百位工人在這裡吃飯、休息。過去為了保留花色,乾燥過程中會加入硫化物,後來健康觀念普及,消費者擔心二氧化硫殘留,金針花這個傳統食材才逐漸消失在日常餐桌上,造成金針產業沒落,於是青山農場第二代主人蔡政銘將它改為休閒農場,但牆面上仍掛著往昔產業運作的照片,角落陳列當時的農機具,見證金針產業的興衰,也讓遊客認識金針產業的過往。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早年的金針乾燥加工廠而今成了農場餐廳,還販售各種當地農特產品。

園區除了栽種烏心石、肖楠、牛樟等林木,順著農場步道,還種著櫻花、繡球花、孤挺花、百合、紫藤等,依時令漸次綻放,就像是座四季花園,讓遊客在不同季節到訪都能感受不同風情。

「每年花季,我們會結合自家的金針花田,推出農遊導覽體驗,親手採摘金針花,花期過後,就採碧玉筍,認識金針花生態。」青山農場女主人鄭淑芬所說的碧玉筍,就是我們此行的重點。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在青山農場除了認識金針花生態,還能感受不同季節的自然風情。

金針出好筍 清爽高纖鮮食熱炒皆相宜

「金針花可煮湯,碧玉筍可入菜,根部可泡茶,清熱降火,葉子是宣紙的原料,全株都有用,真是個好食材。」

 

鄭淑芬首先端出清脆爽口的碧玉筍炒香菇,接著是一鍋滿滿金針和高麗菜的蔬菜湯,最後就是今天的主角,充滿蛋香的碧玉筍烘蛋,讓我們吃得讚聲連連。

 

青山農場過去曾推出太麻里溪口撈捕的司馬林魚烘蛋,但司馬林魚是季節性魚種,只能在夏季推出,後來推出金針烘蛋,嫩橘淡黃的金針烘蛋,上菜時煞是好看,但放置時間一久,金針氧化變褐,看來就不美味了,於是再接再厲,推出碧玉筍烘蛋。碧玉筍不是筍,是金針花的嫩莖基部,必須人工摘採,當外葉剝除,雪白嫩綠的面容乍現,彷彿是清麗嬌羞的美人,因口感清脆似筍,故名「碧玉筍」,是近年新興的蔬菜。產季時,遊客可親手採回碧玉筍,清燙過後,加上蛋絲,拿海苔一捲,就成了碧玉筍手捲。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碧玉筍是金針花嫩莖基部,雪白嫩綠,菜如其名。

用臺東在地雞蛋與碧玉筍結合的碧玉筍烘蛋,雖只有鹽、胡椒簡單調味,卻帶出濃郁蛋香和碧玉筍的清甜滋味。鍾易庭主廚說,一般餐廳的烘蛋會加入大量的油,才能做出澎澎的感覺,但青山農場只用少量的油,卻實實在在用了七顆蛋,一出鍋,不但蛋香四溢,那自然產生的蓬鬆厚度,外酥內嫩,加上碧玉筍,吃來清甜無負擔。

 

其實碧玉筍正如其名,是包容有度的小家碧玉,與肉類拌炒,能引出肉品的鮮味,取代蔥蒜,為料裡添增清新香氣,快炒或水抄,就能保留清脆香甜口感,是百搭的蔬菜。田媽媽12味,有了它,更顯精彩。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在地雞蛋與碧玉筍結合的碧玉筍烘蛋。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蛋香與清甜搭配得恰到好處。

永遠在調整的路上 說的是料理 也是生活

除了金針和碧玉筍,為了呈現在地特色,青山農場也與附近農家配合,將山蘇、野菜入菜,使用在地雞蛋、肉品,因應不同季節,調整餐桌上的菜色,引導遊客除了自家農場,也到附近農家走逛,達到互利共生共好的目標。

【113年記憶中那一味】在澄黃花海中享受金針花宴/臺東青山農場

鄭淑芬和林美玲這對妯娌,從城市來到鄉野,少了繁華,能更靠近土地、貼近內心。

「永遠都在調整的路上。」說的是料理,也是生活。

講話帶點文藝氣息的鄭淑芬是台南藝術大學碩士畢業,博物館學專業,來到山上,不沾煙火氣的她也成了大廚。不只鄭淑芬,負責經營民宿的小嬸林美伶也是道地城市人,結婚後跟著先生回鄉。從城市到鄉野,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看山巒起伏、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心態一定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就像料理,即使受到肯定,也永遠在調整的路上。